爱百科知识库 > > 科技百科 > 元代散曲家中被誉为“曲中双璧”的是张可久和谁?

元代散曲家中被誉为“曲中双璧”的是张可久和谁?

来源:https://www.azjg.com 时间:2024-06-2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元代散曲家中被誉为“曲中双璧”的是张可久和谁?

以张可久和乔吉活跃于曲坛为标志,元代散曲的发展进入了后期。张、乔二人过去被称为“曲中双璧”,目为清丽派的代表。张可久的声名又在乔吉之上。他是第一个专力写散曲的人,不写杂剧,也没有诗文留下,散曲却有八百多首,占现存元人散曲的五分之一。这里面绝大部分是小令,只有九个套数,可见他是把精力凝注到散曲的典雅化上面的。我们知道,曲中的小令近词,套数近剧,相对来说,套俗令雅,这是一般的规律。兼之可久刻意雕琢,运用诗词的字面、句法,含蓄、凝炼的表达方式,遂使其曲骚雅、蕴藉,成为清丽派的宗师,在明清两代获得了不少的崇拜者。然而他的风格也不是单一的,俊快轻盈、哀惋凄艳、刚健豪放,也同时可以在他的曲中找到;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最后同归于雅,早期散曲(特别是民间创作)的“蒜酪风味”,渐渐的淡薄了。张可久之所以为后代倾倒,自然同他的仕宦偃蹇、作品中多名士气和凄惋味有关。乔吉同他的境遇差不多,也许更为潦倒;所以曲中于啸傲山水之余,还有不少青楼调笑之作,有时也发发牢骚。如果说张小山近于词中的姜白石,那么乔梦符就是词中的柳耆卿吧。乔吉在艺术上不似张可久雕琢得厉害,时时有些“出奇”的俗语,雅俗兼该,这可能跟他兼作杂剧有关。

二、昆曲起源于哪个省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省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即时,无锡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正因如此,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哺育和滋养。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则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这为昆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作家和音乐家,这其中梁辰鱼、汤显祖、洪升、孔尚任、李玉、李渔、叶崖等都是中国戏曲和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三、曲可以组什么词

常用汉字,有qū、qǔ两个读音。 曲qū ◎ 曲笔 qūbǐ ◎曲别针 qūbiézhēn ◎曲柄 qūbǐng ◎ 曲柄钻 qūbǐngzuàn ◎ 曲尺 qūchǐ ◎曲阜 Qūfù ◎ 曲棍 qūgùn ◎ 曲解 qūjiě ◎ 曲径 qūjìng ◎ 曲曲弯弯 qūqu-wānwān ◎ 曲曲折折 qūqu-zhézhé ◎曲鳝 qūshàn (蚯蚓) ◎ 曲室 qūshì ◎ 曲水流觞 qūshuǐ-liúshāng ◎ 曲说 qūshuō ◎ 曲突徙薪 qūtū-xǐxīn 曲q珐福粹凰诔好达瞳惮困ǔ ◎ 曲调 qǔdiào ◎ 曲高和寡 qǔgāo-hèguǎ ◎ 曲剧 qǔjù ◎ 曲牌 qǔpái ◎ 曲谱 qǔpǔ ◎ 曲坛 qǔtán ◎ 曲艺 qǔyì ◎ 曲种 qǔzhǒng ◎ 曲子 qǔzi

四、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经历过那几个时期?有何特点

不知从何时起,年轻人开始哼唱来自千年前的情愫。菊花阁楼雕栏墨香,铜镜朗月琼楼花廊,年轻的书生手持古卷于柳林湖畔浅吟低唱,惹的轩窗里的小姐顾盼慌张……

   古典诗词之特点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典诗词更是有着值得炫耀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悠长的韵味,高深的意境,一切的一切,流传至今。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l    唐诗

诗以唐盛。唐帝国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国内各民族的融合,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各阶级各阶层的生活的丰富复杂,为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素材。唐帝国制定和执行的科举选拔人才制度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种机制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其特点是: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l    宋词

词是诗经及魏乐府之蜕变和唐代近体诗不断发展的结果。词和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诗为整齐的五、七言(齐言),而词则是长短句(杂言)。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词”就这样产生的。宋朝的成熟繁荣时期,则是词创作的最高峰,数量质量都达到了巅峰时期。宋词得到整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认同和喜爱。词已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沃土之中,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一个历史时期文学样式的代表。其特点是: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拨气息的文学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l    元曲

清李调元《雨村曲话》引《弦索辨讹》称:“三百篇而为诗,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明王世贞《曲藻》又称:“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说明了曲的起源。曲与词的主要区别是,词的字数有一定限制,曲的字数不定,词韵大致依照诗韵。前期主要是文人和戏曲家创作后期产生专业的散曲作家,起了重要作用,使曲坛更为绚丽多彩。元散曲分为豪放、清丽两大派别。其特点是:元曲韵密,有时每句用韵,甚至句中押韵,同时元曲平仄要求更加严格。元曲可加衬字,尤其是套曲,衬字较多,如不分正字衬字,作品的句式、平仄等就分不清。    古典诗词为何能与流行音乐结合    流行音乐多给人直白肤浅之感,而古典诗词则多为含蓄内敛之作,两者为何能“相处融洽”呢?    相传在黄帝时就已经存在的《弹歌》是我国记载最早的歌曲,内容只有八个字,说,“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传说中的涂山之女爱上了大禹,在涂山上等候自己的意中人时随口唱出“候人兮猗”,这首只有四个字的歌曲被命名为《涂山氏妾歌》,成为有记载的第一首完整的歌曲,称为我国第一首情歌,也是第一首女声独唱歌曲。但这些歌曲只是以诗词的形式流传存在,以诗(词)的形式记载那种好听的曲,而没有曲的流传,只有那些古朴的方块字让你意会音乐的美好。从刚才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我们也可以看出,古典诗词越来越向音乐化发展。所以,诗词与音乐在本质上是互通的。    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但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反应与情感,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变化放在今日也同样可以适用。那么,用以表达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可能是今人的心理映照。    中国古典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而结合到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转,迂回曲折,动人不止。并且诗词讲求“不质直言之,而比兴之;不言理而言情,不务胜人而务感人”。也就是说,诗词讲究的是用形象的方法来反映生活,以言情作为主要内容,以感人作为自己的职能。这些恰是当代许多流行音乐创作人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

 用古典诗词的形式创作现代音乐,其创作的歌词中充满强烈的画面感和浓郁的东方风。

借鉴或套用或模仿古代诗词的语言格式和风格,词作继承传统诗词语言上的精炼与表达上的含蓄内敛,从而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在古典诗词的运用上,我认为当属方文山最为高明,无论是《东风破》、《发如雪》,还是《菊花台》、《青花瓷》、《兰亭序》,大量古典诗歌元素的运用堪称完美。在他笔下,歌词不再是单纯的流行文化,而是“亦诗亦词,亦词亦诗”,当脱谱欣赏时,亦可独自低吟,成为另一种诗歌。

略知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通俗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唐代著名的“旗亭画壁”的故事,宋代所谓“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都表明了古典诗词的大众性和通俗性。

十多年前,国内著名的研究思想史的专 家葛兆光先生就曾在《读书》上撰文发表过对流行歌曲的看法,他的这篇文章的题目也很有意思,叫做《唐诗过后是宋词》,文中有一段话,颇有意思,耐人寻味。“文化人没有必要对流行歌曲做出一副高傲的不屑模样,这种不屑常常是对自己文化身份的显示,也常常是自己文化阶层的标签,画地为牢和固步自封是同义词,流行歌曲唱的人多好像就成了大众快餐,进不得文化人的雅座。可是,对唐诗宋词吟味不已的文化人怎么也不想想,词在当年也是被轻蔑地称作‘诗余’——仿佛诗歌上掉下来的土渣儿——的流行歌曲,你尽管可以‘连眼珠都不转过去’,但谁敢断言诗坛的明天就不会像宋词继唐诗,元曲继宋词一样?当年柳永那种让满世界人传唱的‘酸曲儿’就是如今的流行歌曲,也没有哪一位会把柳永从《全宋词》里剔出去以纯洁文化队伍,那么我们的专家学者为什么就不能屈尊光顾一下满天飞的流行歌曲呢?整日里摇头晃脑吟味不已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在梦中’,翻成白话到底和流行歌曲有多大差别?”葛先生之言何等大气!文化理当如此,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古典诗词方能万世传承,生生不息。

最近更新

科技百科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