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百科知识库 > > 流行语 > 涨知识了什么意思

涨知识了什么意思

来源:https://www.azjg.com 时间:2024-08-28 编辑:admin 手机版

涨知识了什么意思

1. 让人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涨知识这个网络流行语源自于涨资势,在微博、论坛等社交平台上广为流传,其含义与长知识相似,都是指让人学习到新知识,开阔眼界。

2. 这个词组的使用,暗示着通过学习、了解或体验,人们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存,获取新信息,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考能力。

网络流行语令我们更有趣了吗?

流行用语和碎片表达,正在摧毁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是从写不好豆瓣广播开始的。

  我对此原本的解释是“即将步入中年的正常反馈”,身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对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有一点逼数。

  事实是我错了,我发现自己在写短句子时总会落入固定的句式:“……真的是……”“……总觉得……”“……有没有……”“一直觉得……”“……简直是……”在表达简单意思的时候,仅限于表达清楚意思本身,文字死板不立体。

  本来以为这是手癖,细想应该不是。

  自从人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说不清楚应该怎么称呼的时代,人们热衷于用碎片化的表达,准确的洞察和优质的表达流传的非常快,久而久之(其实也没多久),很多人放弃了和流行语较劲,转而直接拿来做自己的表达。

  社交网络每天都有看不完的“小金句”,因为不断的另存,白底黑字都变得很糊,虽然还是可以看清什么“我就不发自拍了,反正你们知道我挺好看的”“说正事专用配图”“贫穷使我冷静”“请开始你的表演”“钱也没有,爱情也没有”……  和段子或者搞笑图片不同的,这些词句表达的都是简单信息,并不是讲一个故事或者道理,有的只是情绪、状态。在有表达需求时,人们纷纷放弃遣词造句,打开了表情包图库,写四个字:“心情如图”。  “有趣”这件事流行了这么久,所有人都在憋着劲儿有趣,这也没什么好diss的。只是大多数并没有那么有趣,结果就是在朋友圈这种宽泛的社交场合,人们都像对暗号一样互相抛梗,交流今天看到的热点。这时影响还不是很大,朋友圈的日常不需要太多字就可以表达基本需求,今天吃了一顿饭、工作心情特别差、推荐一本书、看了XX电影觉得如何、分享一个链接之类的。越是简单的信息,套用流行语越容易,也不会露馅,一旦字数变多,基本就是灾难。

  一般人最需要字多的三种情况应该是:游记、矫情、撕逼  游记大概是这样的:我们今天一大早就去了XXX,没想到排队的人居然那么多,我的内心是崩溃的,相信你们能够体会。去了以后发现真的特别值得,此处裂强推荐!中午吃的XXX十星好评,和老板聊了一下原来他做这个已经二十年了,工匠精神真的让人肃然起敬。下午去了心心念念的XXX,一直都特别想看终于实现了,必须打卡记录一下。好了碎碎念到此完毕,应广大群众要求发自拍!  矫情可能是这样的 :每到这个时候就又会想起XXX,恨自己又不争气的掉下了眼泪,本来以为一切都过去了,但是没有想到给我心里留下的伤疤居然这么深。有时候一个人安静下来的时候也会想想,是不是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曾经有XX对我说:你很好,配得上别人不假思索的迷恋。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走出来。胡言乱语写在这里,反正也没有人懂。

  撕逼大概是:今天看到那个什么真的气死我了!居然还有那么多人附和?三观都被狗吃了么?

1.从来没有人说过XXX就是XXX,有人这么想只能说自己内心有问题;

2.XXX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么?轮得到谁来指手画脚?

3.XXX就曾经说过一句话“……………………”在这里送给在座的所有人。好了,我说完了,拉黑请便。  表达能力普遍下降的后果有多严重呢?其实也没多严重。  多大多数人来说,表达能力是个不需要的技能,后果无非就是写不好工作报告,写不好婚礼贺词,很严重么?并不会。

  但是对广告的影响就比较大了。  也是在新媒体互联网广告兴起开始,同行往往会把流量放在最优先的位置,简短且粗糙的内容开始盛行。粗糙的意思是,为了流量而忽视了广告应有的策略和逻辑关系,没有理由的卖萌、搞笑、走心、扎心、抖机灵、耍态度……  熟练的文案可以在以上几个频道随意转换,出东西也很容易,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风格的缺失。中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字迹和风格判断出这篇作文是谁写的,以前我也可以辨别出揽胜、红鹤、亲爱的、塞尚、实效的文案,而现在这种能力只能适用于公众号写手。失去风格就等于失去不可替代性。  缺失策略和逻辑的广告很难建立“实质性进展”,实质性进展是比如销售转化、品牌建设,或者是脱离商业的文化创造。以流量为目的,到流量为止。文案在这些广告中得不到策略的练习,就会陷入不断提高语言威力的恶性循环。思考不锐利,就只能让语言锐厉。做不到温柔一刀,就只好“说话难听”,而广大受众不断脱敏,对应的解决方法就是越来越难听。而他们又分不清人们对洞察的刺痛和对难听的反感之间的区别。  很多时候广告获得流量是因为广告本身具备的余量,简单说就是:这句话人们看过了,不新鲜;但是这句话放在广告上人们还会觉得新鲜。所以把已经被创造出的流行语或洞察放在广告上,还是一个快速又机智的方法。

  嘲穷和嘲丑已经是互联网上流传很久的风潮,这两团信息用来做理财产品和整容机构的广告非常合适。而这背后的策略工作很有可能被忽略。所以我们就会看到这种广告文案:  “6位数的密码,保护3位数的余额”  “扣工资的时候,才觉得工资高”  “你过的不好,可能因为你丑”  “我是假的美,你是真的丑”  ……  人们会用扎心形容这些广告,其实这和文字工作者一直追求的温柔一刀不是一回事。扎心是需要突破人现有的信息量的,要触碰到一些不曾疼过但确实存在的地方。而不是更隆重的重复已经存在的动作,再隆重也不行。  这样的广告不会带来实质性进展,很难让人们的观点发生松动,只是对原有观点的坚定站队,也就是一波流量。  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是目前形势对流量的过分追求,次要原因是文案们急着做朋友圈的金句小王子,疏于对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背后逻辑能力的训练。

  有智慧的人也能做朋友圈金句小王子,但和机灵鬼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他们发个金句,感觉是智慧不小心漏了一点出来,机灵鬼们发个金句,让人觉得在用尽全身力气搞笑。  这大概也是好文案与刷屏文案的区别。  写长文是一种很好的练习方法,这也是我写本文的原因。

2016年10月,广西南宁一小哥韦勇酒后录视频:“蓝瘦,香菇。”这段视频在网上一炮打红,很快就成为了网络流行语。

众人皆知,时下,传统规范的语言正在被网络流行语逐渐侵蚀,许多人还把这些流行语带进了生活中:什么都不会的叫“菜鸟”,没钱的男青年叫“屌丝”,长知识叫“涨姿势”…… 毋庸置疑,这些网络流行语是我们现在这个快节奏生活的产物,它用起来方便快捷,舍弃了被称为愚乏繁琐的传统文字及行为规范,可它真的能代替传统文字吗?我不这么认为。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年轻的语言之一,它经历了几千年风雨中的砥砺,却越发光彩,那样奔放豪迈的文体,又有几种语言能够媲美呢?秦朝有生动形象的散文,汉朝有华丽非凡的汉赋,唐朝有粗旷豪放的唐诗,宋朝有优美动人的宋词,元朝有家家传唱的元曲,五四时期更是百花齐放,白话文则是独占鳌头……这些都代表着那些时代本身独有的文化。

而今天的我们难道要以网络流行语来流传千载吗? 流行语虽幽默快捷,可我们不能使其成为主流,而要将传统语言发扬光大。否则,当遇到伤心事时,满腹经纶的人能够吟诵:“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深秋。”而你只能说一句:“蓝瘦,香菇。”

最近更新

流行语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