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百科知识库 > > 流行语 > 网络上的“吸猫有益健康”是什么意思?

网络上的“吸猫有益健康”是什么意思?

来源:https://www.azjg.com 时间:2024-09-03 编辑:admin 手机版

网络上的“吸猫有益健康”是什么意思?

许多不养宠物的人可能会对一些网络用语感到困惑,例如“吸猫”和“吸猫有益身体健康”。这些词汇没有固定的定义,而是网络上的流行语。宠物天空认为,“吸猫”是指那些极度喜爱猫咪的人,他们对猫咪的喜爱就像上了毒瘾一样,难以戒除。实际上,养猫咪对人们有许多益处,不仅能增强免疫力,还能提供情感支持,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猫咪是缓解压力的良药。研究表明,猫咪可以帮助人们度过难关,如果你不想向他人倾诉,可以对猫咪倾诉。虽然猫咪可能不会给予回应,但这种倾诉的过程有时也能让人感觉好一些。

2. 养猫有助于吸引交往对象。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82%的女性认为喜欢动物的男性很有魅力,其中90%的女性特别认为“养猫的男性”有魅力。

3. 养猫的人通常比较聪明?2010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对宠物主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养猫的人中大学毕业的比例超过了养狗的人。2014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智力测验也发现,养猫的人智力水平普遍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养猫会让人变聪明,而是聪明的人通常比较忙碌,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独立的猫咪作为宠物。

4. 养猫的人心脏疾病较少。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一项长达10年的研究发现,与没有养猫的人相比,养猫的人心脏病的发病率降低了30%。这可能与养猫能够缓解环境压力有关。

5. 养猫有助于改善睡眠。英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女性更愿意与猫咪一起睡觉,而不是与人。2015年美国梅奥医院的研究也表明,有41%的人表示与宠物一起睡觉更容易入睡,但也有21%的人表示宠物可能会妨碍他们的睡眠。

6. 养猫咪可以减少儿童过敏的风险。2002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指出,一岁之前就接触猫咪或宠物的孩子不太可能出现哮喘、花粉症或其他过敏症状。从小接触过敏原可能有助于培养抵抗力。

养宠物是一种责任,请不要随意抛弃。如果可能,请对那些小生命给予善待。

语言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正如Francois Grin所说,至今为止,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少得可怜,以致于在文献综述中几乎可以按作者姓名介绍研究成果。

虽然,语言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很少,语言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分支也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不过,分析语言在人们经济活动以及在社会交往中的习俗、惯例和制度生成和演化中的作用,从经济思想史上来看,应该说这已经是非常久远的事了。维森在评鲁宾斯坦的《经济学和语言》中提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提到了语言的起源和生成过程,并且他还分析了语言在经济活动、市场秩序与规则生成中的作用问题,并且认为语言的成长符合“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他认为,语言与市场的自发形成过程是相似的:“语言是一个能够逐渐演化的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结构。然而,没有任何人按照某种方式来设计它。它只不过是随着千百万人通过自由的语言交流所进行的自愿合作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萨丕尔(1921)、布龙菲尔德(1955)在论述人类活动的起源和作用时也都提到语言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关系。而真正把语言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分支来研究的,则应该从语言经济学创始人Marschak开始。他在致力于“信息经济学”研究时揭示了言语具有经济学的本质的东西:价值(value)和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效益(benefit),并认为这是影响语言和经济两种活动的内在机制。自此以后,语言经济学研究者逐渐多了起来。

研究语言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的。这主要是二战后民族主义势力在欧洲殖民地各国的兴起,尤其是1970年代后期,欧洲各国政府制定官方语言政策,产生了对“语言经济学”的需求(Breton,1978)。在这一背景下,很多人开始从经济的角度研究语言问题。比如:Vaillan—court(1987)。Chiswick(1991),Dustmann(1994),Grin(1994)从实证经济学角度对移民的外语能力与其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Grin(1992,1990)研究少数族裔使用多数族裔的语言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为其带来经济上的好处;Holden(1987)研究了跨国公司在劳动力属地的语言政策;Colomer(1991,1996)对发展中国家外文翻译工作的比较经济效益的研究;Selten and Pool(1991)从博弈论角度对语言行为均衡问题的探讨。塞尔腾等人以博弈论方法解释语言现象的文献正式为语言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通过博弈论使得语言的经济学分析有可能与语言的哲学和政治学、语言的社会交往理沦,以及符号交往的社会学等已有的西方学术传统融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语言经济学的“主流”传统开始形成。在“主流”传统的影响下,为数不多的研究者开始进入“语言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如,Rubinstein(1996,2000),汪丁了(2001)等。

尽管国内的语言学家非常多,但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语言问题的却不多。近几十年也有研究者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探讨了一些语言问题,虽然在研究层次上不够深入,所用工具还很单一,但终究还是在这一研究领域有所涉足,给后来的研究者以启示。

一是语言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对于语言经济学的纯理论研究,可以说,至今在国外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国内则更是鲜有从事语言经济学纯理论研究的。在国内的研究者中,汪丁丁、周端明和韦森等人可以说是从纯理论角度研究语言经济学。他们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分析研究语言的形成和人们对自己所用语言的选择,他们认为,语言的习得和选择是一个理性选择过程,这个过程受语言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使用语言的人数、社会开放与自由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学习语言天赋和所学语言与母语的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立一个语言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二是语言经济学应用研究,可以说,目前大多数语言经济学研究者的研究都在此领域。他们的目光集中在流行语、方言、外语学习等一些应用性语言方面,这些研究者从应用或实用的角度,主要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和计量方法研究这些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如,任荣、王伯浩、许其潮等用成本——收益方法对流行语、外语教学、网络流行语和语言修辞学的研究。宋金芳、林勇则通过分析西方学者的实证研究案例,论述语言政策的成本和收益,并对语言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加以研究评述。

另外,山东大学的语言经济学研究值得关注。2005年,在黄少安教授的主持下,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成立了“语言经济学研究室”,这是全国最早也是惟一的一个语言经济学的专门研究机构。同年,研究室与国家汉语推广办公室合作,承担了汉语推广办公室立项的课题,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汉语国际推广问题。宁继鸣博士完成的博士论文《汉语斟际推广:孔子学院建立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可以说是国内在语言经济学领域第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实证性研究成果。

不过,语言经济学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还处于发展初期。尤其在国内,其研究对象还局限于很小的研究范围内。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语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它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必将进一步扩大,其研究者所运用的工具和分析方法也将进一步成熟和多样化。

最近更新

流行语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