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百科知识库 > > 育儿百科 > 宝宝未满一岁,家长掌握哪几个“套路”,带娃能够更省心?

宝宝未满一岁,家长掌握哪几个“套路”,带娃能够更省心?

来源:https://www.azjg.com 时间:2024-08-04 编辑:admin 手机版

宝宝未满一岁,家长掌握哪几个“套路”,带娃能够更省心?

宝宝未满一岁,家长掌握哪几个“套路”,带娃能够更省心?

塑造自主入睡的好习惯

许多家长对宝宝的睡眠十分重视,可是却忽视了使他培养自主入睡习惯的重要性。不区分时长让娃想睡就睡,会导致宝宝发生白天黑夜意识不清、睡错乱觉的状况,那时候会严重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家长也会非常累及。因此父母应尽早塑造宝宝的自主入睡观念,每日为他要求晚上睡觉长,直到娃该睡觉时能够告之宝宝目前是睡眠时间,那样家长入睡也就比较容易。

坚持母乳喂养

很多人都认为宝宝6个月以后奶水就没有营养了,其实并非如此。6个月后宝宝食欲扩大,只靠奶水无法满足,必须辅食添加协助,根本无法因而便说奶水没有营养。奶水中独有的免疫蛋白能够提升宝宝的抵抗能力,使他身体不容易得病,更健康,那样家长也就不用由于宝宝抵抗力低,常常感冒发烧而担忧,因此1岁以前坚持不懈母乳喂奶非常重要。

和宝宝拉近关系关联

宝宝五官能力获得发展趋势,对周边的人或事感到十分生疏,归属感非常低。平常家长需多抱抱宝宝,抽出来更多时间陪他玩手机游戏,那样提升宝宝安定感与此同时,还可以提高他对于父母的认可。宝宝之后成长逐渐学讲话,或者念书办事都要考虑父母的建议,家庭成员关系较为和睦,娃之后反叛的机率就会比较低。

多备宝宝晒太阳

宝宝在成长过程,身体生长发育是很快速的,家长在平时要多带孩子出门晒一晒太阳,不但达到他对外界的求知欲,开阔了视野,并且太阳可以促进身体内钙的物质消化吸收,协助宝宝成长个。除此之外家长常常守候宝宝出门能促进两人之间的沟通,提高亲子沟通,这样他成长还会乖巧,家长文化教育时可以放心许多。

第一、家长需要适当“示弱” 第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照顾婴幼儿,很多新手妈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孩子好,家长想要轻松育儿,应该融会贯通,掌握基本的方法和套路,然后再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加以调整,定会事半功倍。

把命令的口气改为协商

很多父母在发现孩子有错误行为的时候,都会用''不''去制止他们。比如让孩子不要看电视,让孩子不要光脚走路,让孩子不要吃太多的甜食…… 这显然带有命令的口气,而一岁多的孩子很难接受父母对自己这样的要求

家长不要老是把宝宝抱起来,也不要总是摇着宝宝入睡,更不要害怕宝宝哭,不要说宝宝一哭就立马去哄,这样的话以后带孩子就会很省心。

如何用游戏“玩”着带出省心娃(3)

《 如何用游戏“玩”着带出省心娃(1) 》、《 如何用游戏“玩”着带出省心娃(2) 》分享了“游戏思维”这种值得一试的育儿思维,以及它被许多父母忽略的现实原因。

对,这是一把万能钥匙。

不过,即便如此好用,真拿到手里,不一定有办法“开门”。

没关系,看一点例子,你就能拓展思维。

作为新一代父母,我们喜欢给孩子买很多玩具和书籍,但最烦的是:

下班回到家推开房门,眼前是杂乱的一片,孩子只玩只看,却不收拾,家里乱糟糟。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觉得孩子太野了,心中的深沉的父母之爱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无奈,烦躁,焦虑,愤怒,要开始一番生气的说教。

这时候,“游戏的思维”是一个很好的养育方式。

 比如,用游戏的方式鼓励孩子:“某某队长,下面执行玩具回家任务,请先将你的书放回家,任务完成后请到小猪佩奇那里领取一个贴贴“。

你可以事先将贴画藏在佩奇玩偶身上,让他自己寻找,再增一层成就感。

又比如说:”宝贝,我听说你收玩具很厉害哦,妈妈来唱一首歌,看看你能不能在唱完之前你把这些玩具收到箱子里?“

这几年热播的动画片《布鲁伊》,有一集讲到孩子不收玩具的问题。

在家全职带娃的狗爸爸把自己假扮成“机器人”,把两个孩子抱起来,走向垃圾桶,开玩笑地说:“就是你们俩把游戏室弄乱的,如果把你们丢进垃圾桶,游戏室就能保持整洁了!”

后来,他扮演的机器人又是一阵出错,把孩子当成了吸尘器、洗好的衣服,逗得孩子咳咳笑,最终让他们明白了要自己收拾才好。

这就是游戏式的思维。在孩子不合作的时候,用以规范行为,给自由设限,又不会伤到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内驱力。

早上起床也是让家长头疼的事儿。有的父母叫了半天:“你快点啦,要迟到啦”,越说孩子越把耳朵捂住,继续在床上赖着不动。

这时候,你是不是很生气,甚至开启家里的男女混合双打,把孩子狠狠的叫起来?

其实,游戏思维能帮上忙。

不妨和孩子说:“我是毛茸茸的熊猫,来舔你的小脚,吻你的小手,舔你的胳膊,吻你的肚子......”,然后把手伸到被子里,摸对应的部位。

他会笑着被你叫醒,很愉快地起床。

当孩子原地不动时,游戏思维的加入,能激发他动起来。

有一次,我陪大宝做运动。不知怎么,那天他慢吞吞,打不起精神。

本来暴风雨要更猛烈一些,还好我按了暂停键,想着他可能觉得太枯燥。

为什么不能让这件事更好玩一点?

于是,我找来几张卡片,把要做的运动项目写在背面,喊他来抽奖。他立刻像被打了鸡血一样——因为不知道会先抽到什么,有一种摸盲盒的兴奋感。

最后,在笑声中完成了任务,还给他颁发了一张跳跃达人的奖牌。尔后,他开始期待明天继续抽奖运动。

还有一次,小宝吃青菜兴致不浓厚。只见他拿筷子夹上夹下,像在玩一样。

想到小宝很喜欢吊车,我用语言模拟游戏背景环境:“宝贝,你的筷子好像吊车啊!来来来,看看你夹得准不准,稳不稳,能不能送到嘴里呀?”。

他一听,马上high起来,连续夹了好几根青菜吃下去,笑得特别欢乐。

这时候,你和他讲多少青菜有维生素、对身体有好处的道理,没用。变个游戏就容易多了,哪怕是很简单的玩法。

除了能给自由设限、激励孩子行动起来,游戏思维还能给孩子坚持的力量。

现在的孩子们普遍有不少兴趣班,怎么样让孩子能够持之以恒,是许多爸爸妈妈头疼的问题。

比如,孩子学跆拳道,可是回到家又不愿意练习,说又累又无聊。

家长通常都会每天催他练习,在孩子不够用功时,可能还会数落一下:“你再不练习别的小朋友都超过你了!”

或者威胁:“如果不好好练习,就把你心爱的某一样玩具没收了”。

可往往这样,让孩子对这项运动更加反感和厌恶:都是因为学跆拳道,才会让爸爸妈妈这么管我。

这时,不妨用游戏的思维,和孩子置换一下角色:“来来来,你来当老师,教教我们!”

请孩子当老师,家长自己装得傻乎乎的,什么动作都学不会,让他示范正确的动作。

只要孩子一本正经地演示各个动作,内心会特别骄傲、特别自信,从而督促自己更认真地学习。因为孩子想让自己的技术再上一层楼,这样才能当父母的老师。

通过置换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给他一份责任,给他一份有趣,就能改善孩子对兴趣班的态度。

还有洗碗做家务,如果让他扮演什么洗碗超人队队长,请他这位队长来指派任务,什么任务是爸爸做,什么任务妈妈做,什么任务由他做,他也会特别积极,更长时间地坚持下去。

说到教育孩子,许多父母看的育儿书可多了,甚至能把方法倒背如流:第一接纳情绪,第二说明道理,第三给他一个选择。

但遇到问题时,你并不能马上想到这些条条框框。一着急起来,什么都忘记了。

过于理性地对待育儿这件事,全按书里的步骤,也有点教条主义。

不妨尝试用感性的手法去解决困境,或许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未完待续)

- End -

最近更新

育儿百科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