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百科知识库 > > 育儿百科 > 七田真育儿法真的有效吗???

七田真育儿法真的有效吗???

来源:https://www.azjg.com 时间:2024-05-2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七田真育儿法真的有效吗???

比较笼统,感觉只是在不停地说开发右脑的重要性!

实用性的东西比较少,介绍的几种方法只是提出个大概,没有具体如何操作实施。听同事说她上网看看他的其他分类的书籍,可是看了人家的评价,内容好像也不具体,同事都不敢买了!

前面看着还挺有趣的,到了后面感觉后面越讲越不符合我们中国的国情了。感觉实际操作有点困难。不过书上的理念挺好的。只是发现七田真先生的书里从来不用催眠特异功能之类的词语来形容右脑的开发。其实他书里举的一些例子已经属于超能力的范畴了。

二、古代什么避育法

3500年前,古埃及人用阿拉伯树胶、椰子和蜂蜜浸湿的羊毛绵球塞入阴道避孕。

3000年前,古印度人用鳄鱼和大象的粪便避孕,利用的是其中的高度酸性。

公元200年左右,希腊医生Soranus建议希腊妇女同房后反复跳跃七次以避孕;而同时期欧洲的妇女则采用“更可靠的方法”,医生鼓励她们半夜里倒着推10次磨来避孕。

中世纪时,欧洲女人将包含着骡子耳屎、黄鼠狼和黑猫骨头的小袋子制成护身符,显然无法获得太多实际效果。

三、幼儿园可以用什么方法教幼儿古诗

活动目标:

1.学习字词“草”“枯” “火”,并理解古诗内容。

2.能根据古诗的节奏与韵律吟诵诗歌。

3.根据诗中描写的景象,感受小草坚韧不拔的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读本、学具(字图卡)、电子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1.提问:小朋友,还记得《清明》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2.教师:春天来了,你们有发现春天带来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它说的是春天的一种植物,我们先来听一听。

二.播放课件,幼儿欣赏古诗。

1.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草。)

2.教师:你们在哪儿见到过草?(路旁、校园、公园、草原。)小草不像花朵那样鲜艳多彩,它是极为平凡的,甚至我们平时都不会去注意它,但诗人写了关于小草的什么呢?(幼儿自由表述。)

三、教师念古诗,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意义。

1.教师完整的念古诗,幼儿注意倾听。

提问:古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草?(草原。)你从哪句诗中知道的?(离离原上草。)这里的“原”是平原。

2.教师念“离离原上草”,引导幼儿讲述这一句的意思。

(1)提问:草原上的草一般会长得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茂盛”一词。)“离离”就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教师: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3.教师念“一岁一枯荣”,引导幼儿理解本句的意义。

(1)教师:“一岁一枯荣”,谁能试试用“岁”说一句话。(引导幼儿说出:我今年六岁了。)

(2)教师:“六岁”,也就是从出生到现在已六年了。一岁就是一年。

(3)提问:一年当中,草会有哪些变化呢?(引导幼儿说出:春天,小草发芽了。夏天,小草长得很茂盛。秋天,小草变黄了。冬天,小草干枯了。)

(4)教师: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请两三位幼儿说,通过比较确认谁说得好。(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4.教师念“野火烧不尽”,引导幼儿理解本句的意义。

(1)教师:“尽”是完的意思。冬天的草都干枯了,大火一烧,就把草烧得干干净净,但是这里为什么说烧不尽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可引导幼儿了解是因为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2)教师:请幼儿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火是不能把草完全烧掉的。因为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埋在泥土里,是烧不到的。)

5.教师念“春风吹又生”,引导幼儿理解这一句的意思。

(1)提问:“生”是什么意思?(生长。)

(2)教师:谁能来试说这一句的意思?(春风一吹,新的草又会长出来。)

6.教师再次完整的念古诗,请幼儿完整讲述古诗的意义。

7.教师小结:从古诗中我们看到了,凶猛的野火把小草烧得干干净净,可到了春天,小草又长满草原。你觉得小草有怎样的品质?(引导幼儿说出小草生命力顽强。)

8.教师:那么,今天我们就用赞美的语气来朗诵这首诗。

四、带领幼儿学习、记忆古诗内容。

1.带领幼儿再次观看课件,引导幼儿一边看课件,一边朗诵古诗。

2.教师念上句,幼儿念下句,朗诵古诗一遍。

3.看幼儿读本,并自己指读古诗。(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正确指读。)

4.幼儿分组,朗诵古诗。

识字时间

1.识字教学

(1)出示学具(字图卡),引导幼儿认读。

(2)幼儿阅读幼儿读本,找出学具(字图卡)在故事中的位置。

2.游戏“沙包击字”

(1)教师将“草”“枯”“火”的学具(字图卡)贴在塑料垫子中央,教师念出一个字词时,就请一名幼儿用沙包掷向相应的字图卡。

(2)游戏开始时教师念的速度要慢,之后可逐渐加快,也可多名幼儿同时参加。

活动建议:

带领幼儿去户外的草地上感受小草,了解小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四、小孩在古代还有什么读法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亦作“襁緥”、“襁保”、“繦緥”。据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记载:“襁,长尺二寸,阔八寸,以约小儿于背;褓,小儿被也。”(即:包裹婴儿的带子和被子)

孩提:指2到3岁的儿童,也作“孩抱”和“提孩”。典出《孟子·尽心》:“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唐人颜师古曰:“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

垂髫:指幼童时期,也作垂发。古代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晋人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古代又有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8岁称“龆年”的说法。

总角:古代儿童的泛称,一般指8到14岁的少年。古人将儿童的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典出《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髻结之。”《诗经》亦有此记载,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又《齐风·甫田》“总角 兮”。

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后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此词在古代有时也比喻无知的年轻人,用以讥讽他人年幼无知。 如:“黄颔小儿”、“黄口小儿”、“黄口小雀”。

舞勺之年:指13到15岁的男孩。据《礼记》的记载:勺,为一种乐舞,古代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唐人孔颖达注曰:“舞勺者熊氏云:勺钥也。言十三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

舞象之年:指15到20岁的男童。“舞象”为是成童的代名词。原为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孔颖达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即:可以从事征战了。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丈许,在春末夏初开花,成穗状,初为嫩叶所卷,叶渐展而花渐开,二月正是含苞期。因此常常被用来形容少女的纯洁天真和做梦的年龄,亦有比喻处女的意思。典出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之年:指古代女子成年时,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典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弱冠之年:指古代男子成年时。据《礼记·曲礼上》记载:“二十曰弱,冠。” 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亦曰:“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古时候,不论男女从小都要蓄留长发,待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家族都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子20岁行冠礼。所谓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曰:“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

最近更新

育儿百科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