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百科知识库 > > 育儿百科 > 别埋怨孩子没出息了,从小被父母“欺负”的孩子,哪有胆子反抗?

别埋怨孩子没出息了,从小被父母“欺负”的孩子,哪有胆子反抗?

来源:https://www.azjg.com 时间:2024-06-10 编辑:admin 手机版

别埋怨孩子没出息了,从小被父母“欺负”的孩子,哪有胆子反抗?

文/贝贝豆 育儿 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校园霸凌这个词似乎在人们眼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新闻中频繁爆出的校园霸凌现象 让无数家长在揪心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恨铁不成钢 ”:

但很父母却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种“软柿子”性格并非没有征兆, 早在他们第一次受欺负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懦弱的种子 。可笑的是,一些父母正是“欺负”孩子的第一人。

在大多数父母的眼中,自己对宝宝的要求都是为了宝宝好,但很少有父母意识到,在宝宝的视角中,家长的“为自己好”,其实正是欺负自己的最常见表现。

“欺负”表现一: 必须事事礼让,不礼让别人就是不礼貌

6岁的小悦春节的时候和父母一起去外婆家做客,外婆家的柜子上放了一个大果盘,里面有各式各样的糖果。

小悦觉得很委屈,不情愿地把兜里的糖果都放回到果盘上。

小悦的经历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生活中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凡事要先考虑别人的需求, 孩子有任何想独占的行为都会被批评为自私,没有礼貌 。

教育孩子懂礼貌,学会谦让本没有问题,关键在于许多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年龄。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她本身的世界就是自己,如果要求他们主动分享其实是强人所难。

最重要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分不清“礼让”行为的界限在哪里,他们很可能混淆谦让和懦弱的分界线,长大后不敢主动争取自己应得的东西, 变得没有主见,唯唯诺诺,成为被欺负的那个。

“欺负”表现二: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先打骂自己孩子

一次小萱和彤彤发生了矛盾,小萱转头就向彤彤爸爸告了状。当着一大群邻居,彤彤爸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将女儿叫到身边二话不说就是一巴掌,根本没有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

有很多家长非常讲究自己的“面子”,平时在朋友面前总喜欢表现出特别大度的样子。他们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必须有大人“胸怀”,发现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 不管对错总是先打骂自己的孩子,显得自己非常“有风范” 。

父母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打骂, 对孩子的心理 健康 伤害很大 ,孩子会认为别人欺负自己父母也不会帮忙,只能压抑自己,久而久之面对别人的欺负也不敢反抗。

“欺负”表现三:把孩子的东西随便给别人,孩子不同意就怪孩子小气

现实里有很多家长不经孩子的同意私自处置孩子的玩具,教育孩子不能太小气,否则就是不懂事,实际上家长这种做法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却丝毫没有考虑到作为孩子的真正需求,

孩子长大后别人抢走自己的东西也不敢争取, 认为“抢回来”是小气的行为,只能默默容忍 。可孩子的这种容易,换不回其他人的同情,反而会觉得好欺负,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糟。

孩子三岁前应该“谁也不让”

这时的他们已经产生了基本的自我意识,这时他们独立自主意识萌芽的开始,不想孩子在今后吃亏,父母就要鼓励孩子的自我意识的萌发,在3岁的这个关键节点上,该不让的一丁点都不能让。

三岁后以和孩子商量为主

这时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父母要和孩子讲明利害关系,在充分交换了意见以及征得孩子的容易后,然后在做出决定,切莫因为一时的面子,做出损害孩子的糊涂事。

“听话”不是受欺负的遮羞布

听话教育在许多家庭中都不少见,不少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以至于剥夺了本属于孩子的抗争权利。正所谓凡事都是一体两面,听话也是分对象的, 对于那些欺负自己的孩子,堂堂正正地回击回去才是正途。

父母要告诉孩子受到欺负的时候可以“不听话”,要勇敢捍卫自己的权利,寻求父母的帮助,父母要做孩子坚实的后盾。

不想让孩子在生活中变成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就需要父母保护好孩子的正当权利,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警惕孩子变成“讨好性人格”。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舌头尖的能说会道,舌头圆的笨嘴笨舌?语言训练误区,妈妈请绕过

文/贝贝豆 育儿 课堂(欢迎转载分享)

学说话是每个宝宝开启语言能力的第一关卡, 从牙牙学语到能够流利和家长对话 ,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期间不仅需要家长的悉心引导,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宝宝来学习掌握这项技能。

对于一些家长来说,他们觉得没有必要特地进行语言训练, 认为说话这件事得“顺其自然”:

或许你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可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宝妈,她信奉孩子舌头尖就能说会道,着实让人惊叹不已。

我说的这位宝妈是老家的一位邻居,自小生活在农村,是大家眼中名副其实的农村妇女,带娃上面她也是毫无经验之谈,常常都是以家里长辈的意见为主。

她家孩子3岁多说话一直也不利索,不仅发音不清晰,连最起码的意思都表达不清, 用她的话说就是“嘴笨”。

可在她的眼中,孩子的“笨嘴拙舌”似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她坚持认为,男孩子说话都比较晚,也许过个一年半载的就好了。

她甚至还有一套自己的“ 完备理论 ”:

听到这话我就有些诧异,这孩子语言能力还和舌头的形状有关系?

后来,我打听了一下村里的老人,几乎所有的老人都认为 舌头尖的孩子能薯亏拿说会道,舌头圆的则是笨嘴笨舌,孩子说话能力完全是依照舌头形状来定夺。

按照老一辈人的说法,那些 知名的主持人、说脱口秀、当律师的人 ,他们拥有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不是舌头个个都尖尖的?

显然,这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宝宝说话早晚,日后是否能说会道和舌头的形状并没有关系 。孩子3岁还不能和父母流畅沟通,只能说明他们错过了“语言训练”的最佳时期,从而导致他们的语言能力滞后。

有的孩子学说话的时候,不仅口齿清晰还特别能说会道, 常常一句俏皮话就能把大人哄得开怀大笑。

可有的宝宝似乎在学说话上就不那么顺利, 发音不清晰、吐字不清 ,很难完整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是否能让孩子早日开口说话,日后能否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都离不开家长的早期干预,这将直接影响孩子日后的沟通交流能力。那些所谓的“ 贵人语迟、舌头间能说会道” ,只不过是家长安慰自己的一种说辞。

说实话,谁家不愿意拥有一个语言能力突出的孩子,这不仅是孩子独有的优势,更能成为家长炫耀的资本。

在数搭这个阶段, 家长要做的不仅要把握住宝宝学说话的黄金期,还要掌握和宝宝说话的技巧 ,否则错误的语言训练误区,反而不利于宝宝的学习。

【误区一】:总是一直说个不停

孩子学说话这件事上,想必很多家长都是遵循“ 多说 ”:

其实,一直和宝宝不停地说话,会让宝宝产生“ 语言疲劳 ”,搞得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学习什么,过多的词汇、语言让孩子缺失了最重要的学习信息。

【正确的训练技巧】:抓住学习语言的关键点

宝宝学习说话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情, 从一开始的咿咿呀呀,到能够清楚喊出爸爸妈妈,再到叠字、简单的语句, 每个阶段说话都具有一定的特点

所以,爸爸妈妈和宝宝说话的时候,要根据月龄语言发展特点针对性地表述,简单明了。

可以在重点的词语上面多加强调,或 提高音调、或阴阳顿挫、或放慢速度 ,这些都可以让孩子更好空差地掌握学习重点 。

【误区二】:一句话反反复复地说

教孩子说话的妈妈会发现一个问题:

当我们反复和孩子说同一句话或者同一个词组的时候,或许前几次还能够跟着一起学习发音, 五六次以后孩子就完全失去了兴趣 ,甚至对你说的话当作“耳旁风”,自顾自地开始玩耍起来。

这说明孩子抗拒这样的学习模式,纵使他们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但对于妈妈反反复复说同一句话,也是极其厌烦,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

【正确的训练技巧】:简单重复三、四次就可以

在语言训练方面,我们最怕的就是孩子不愿意学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 ,一个词组、一句话重复三、四次就可以了。

这期间我们要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如果他们仍然有学习的欲望,我们可以适当互动学习一下,可如果孩子已经表现出不想学的状态,我们就要换一种方式或者先停下来,待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再进行教学。

【误区三】:学习宝宝说话语气

很多家长觉得宝宝这样说话很有意思,也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和宝宝交流,久而久之宝宝就将这种说话方式形成一种习惯,这反倒不利于日后的语言能力发展。

【正确的训练技巧】:和孩子交流用正常的“妈妈语”

吃饭就是吃饭,穿鞋就是穿鞋。

如果孩子还不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我们可以缓慢地发音,同时配上夸张的表情和动作。

就拿吃饭这个词来说,我们可以张大嘴巴,同时发出chi fan的音调, 让宝宝知道吃饭和张开嘴巴是连锁关系 ,从而让他们更好学习掌握词语含义。

【误区四】:着重强调宝宝的发音

对于语言能力还不发达的宝宝来说,发音不标准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就像有的孩子常常把“姥姥”叫做“闹闹”,为了避免孩子发音不准确,家长就会着重强调宝宝的发音,以此希望孩子可以吐字更加清楚。

其实,我们不必过于着急去纠正,孩子语言能力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或许发音并不标准,但是后期随着语言能力的提升,都会慢慢地改正过来。

【正确的训练技巧】:要多学会鼓励宝宝

学说话期间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敢于表达,即便孩子说得并不规范,我们也已经及时给予回应和鼓励,让他们不惧怕说话,更加勇敢地去和父母交流。

学说话是一项技能,训练说话更是一种技巧,切莫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让孩子错失最佳的学习时间。

最近更新

育儿百科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