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百科知识库 > > 综合百科 > 丰子恺 散文为什么要叫缘缘堂随笔

丰子恺 散文为什么要叫缘缘堂随笔

来源:https://www.azjg.com 时间:2024-07-1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丰子恺 散文为什么要叫缘缘堂随笔

缘缘堂是丰子恺先生寓所之名。1924年,弘一法师(李叔同,子恺先生的老师)云游经过上海,来到永义里丰子恺家中,子恺与弘一法师商量要为自己寓所命名。弘一法师叫他在小方纸写了许多自己喜欢而又相互搭配的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阄,打开来都是“缘”字,于是将寓所命名为“缘缘堂”,当即请弘一法师写了一副横额,装裱后挂在永义里的寓所中,这便是缘缘堂名称的由来。其实缘缘堂并没有厅堂,是一个象征性的名称,以后丰子恺每迁居哪里,横披便挂在哪里,一直到1933年在故乡石门湾造成像样的宅院,给缘缘堂赋予真的形。

子恺先生在《我的漫画》一文中说:“在得到一个主题之后,宜用文字表达的就写随笔,宜用形象表达的就作漫画”。他常说:“漫画和随笔是一对孪生姐妹,或用线条,或用文字,表现工具不同而已”。漫者,随意也,因此,他的随笔实际上也可称为“漫文”。

二、缘合则聚,缘灭则散,不执于苦,不执于乐,不悲过去,不贪未来,怀平和之心,恬淡的活在每一个当下

处得来就处,处不来就不处,不陷在痛苦出不去,不过分高兴,不沉浸于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奢望畏惧将来未发生的事情,活在此时此刻。

三、《缘缘堂》主要人物

第一件是养蚕。 第二件不能忘却的事,是父亲的中秋赏月,而赏月之乐的中心,在于吃蟹。 第三件不能忘却的事,是与隔壁豆腐店里的王囝囝的交游,而这交游的中心,在于钓鱼。

原文:

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第一件是养蚕。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日的事。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而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饱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来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要吃的原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西青散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我七岁上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死亡,家道衰落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回忆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仟侮。

四、丰子恺散文集有哪些

丰子恺散文集有:

《缘缘堂随笔》(散文集)

《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先生的主要散文选。

《艺术趣味》(散文集)

《艺术趣味》一书是湖南文艺出版出版的《丰子恺艺术读物》丛书中的一部。

《车厢社会》(散文集)

从身边平凡琐事中,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东西,体验别人不曾体验的乐趣-感悟别人不曾感悟的况味。在转瞬即变的时空里,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经典是打败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那些坦诚的语句,那些无畏的呐喊,那些对人类精神的思考,唤醒了我们曾经的期望,鼓起现在的勇气,不再虚空浮华、怀疑未来。

《缘缘堂再笔》(散文集)

《缘缘堂再笔》是199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丰子恺继《缘缘堂随笔》之后的又一散文集。

《教师日记》(日记体散文集)

《丰子恺创作选》(散文集)

扩展资料

《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先生的主要散文选。1927年,丰子恺皈依弘一法师,在江湾永义里的寓所举行了仪式。丰子恺并请弘一法师为自己的住所取名。尊弘一嘱,丰子恺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他所喜欢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阄,拆开来都是“缘”字,遂名寓所为“缘缘堂”。

《艺术趣味》本书内容包括:对于全国美展的希望、从梅花说到美、从梅花说到艺术、艺术鉴赏的态度、新艺术、为什么学图画、美与同情、绘画之用、儿童画。

子恺的文学创作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他30年代的散文随笔。这些作品超越人世的成见,以艺术般的心绪,佛理化的思考,来旁观社会、玩味人生。从身边平凡琐事中,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东西,体验别人不曾体验的乐趣-感悟别人不曾感悟的况味。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 [1]  和翻译家。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丰子恺搜狗百科-缘缘堂随笔搜狗百科-艺术趣味

最近更新

综合百科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