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百科知识库 > > 综合百科 > 如何叠纸剪五角星视频

如何叠纸剪五角星视频

来源:https://www.azjg.com 时间:2024-07-2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如何叠纸剪五角星视频

%3A%2F%2Fme.cztv.com%2Fvideo-2687274.html&q=%E5%A6%82%E4%BD%95%E5%8F%A0%E4%BA%94%E8%A7%92%E6%98%9F&ts=1445341043&t=efdf37937570ccce08e70111751dd2d

二、怎么叠玫瑰花视频

玫瑰花的叠法:

如果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请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

或点击手机客户端右上角的【满意】

~~予人玫瑰  手留余香~~

~~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三、怎么叠千纸鹤的视频

你需要的材料很简单:一张正方形纸片。如果希望效果好,可以选用一张有图案的彩纸。

沿正方形纸片的对角线对折,另一条对角线也对折。

接此着完全打开,

将正方形中对称的两组对边对折在一起,再展开。

现在,在正方形纸面上可以看到四道折印,正方形被这四条线分割成八块。

然后,再沿着原来的印记横向对折,捏住两个上角,将两角拿住,向里挤压,使得两个角相接。

随后,把这张纸按平,使得它变为一个是原来四分之一大小的正方形。随便一面朝上,呈菱形状。将左边的角对折到中间的折印,右面的那个角也如此。

接着,还原成前一步的状态,再将下面的那个角提起,这样再在提起可看到的 内部加工。将左右两角都沿刚才的折引对折,让其变为一个细长的菱形。正面叠完后,反面如法炮制。

这样,它就变成菱形了。菱形中较长的那边分为三层,其中第二层由两个分叉的三角形组成。将两个三角形均抻开向上对折,使底部的两个角(原来的分叉的三角形)挝进去。让三角形的顶部从上边左右各露出来一点。再把底下的两层三角形打开,就出现了纸鹤的模样。

但是光这样还不行,还得折出头部。最后,将一端露出的小三角形的顶角向下折,使得三角形尖(头部)向下。这样,千纸鹤就叠好了。

四、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公开课它们吸水吗

一、课题: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它们吸水吗?”

二、执教者及所属学校:钱俊 武大二附小

三、教材分析及处理:

作为“材料”单元的一部分,这节课主要研究材料的吸水能力。教材中设计了以下四项教学活动:1、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观察、描述和比较金属、塑料、木头、纸的吸水能力;2、借助放大镜,运用折、揉、撕等方法观察纸的特点;3、了解中国古代造纸的过程;4、自己动手造一张再生纸。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科学探究学习的特点,我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

一、以“材料的吸水能力可能与什么有关”作为探究活动的主题,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纸、木头、金属、塑料的吸水能力,发现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不同,产生“为什么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不同”的问题并提出假设,之后增加一组对四种材料的结构进行观察的活动,发现纸、木头等容易吸水的材料表面有很多缝隙,材料的吸水能力与材料的结构有关;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观察纸的特点,认识到纸是由很细小的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正是这种结构方式,使纸的纤维之间有很多空隙,所以容易吸收、渗透水分,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材料的特性是与它们的构造相关联的;最后,让学生思考古代造纸采用什么原料,现代造纸采用什么原料,使学生意识到造纸要用富含纤维的物体作原料,废纸可以循环利用。

二、根据教学重点,对教学活动作出相应的取舍。这节课共有多个教学活动,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把所有教学活动充分地展开是不太现实的,根据“材料的吸水能力与什么有关”这个探究的主题,我对教学活动做了如下取舍:把收集证据,验证材料的吸水能力与材料的结构有关的探究过程作为整节课教学的重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观察比较各种材料的结构;对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等探究过程作了弱化处理。例如观察、比较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这个教学活动,教材要求学生按照吸水能力给四种材料排列顺序,这就需要让学生分析比较吸水能力时如何控制变量。我将这个教学活动作为提出 “材料的吸水能力与什么有关”这一科学问题的情境,由教师直接提供大小、形状几乎相同的材料让学生比较,只要求学生按照容易吸水和不容易吸水给四种材料分类。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材料的吸水性和材料的结构有关;

纸是由纤维组成的,有很多缝隙,所以容易吸水。

2.过程与方法:做简单对比实验比较材料的吸水能力;

借助放大镜等简单工具观察比较材料的结构;

能用合适的词语描述材料的吸水能力和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

意识到废纸可以循环利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收集证据探究材料的吸水能力和材料的结构有关。

六、教学准备:

为每个组准备:大小、形状、厚薄尽量相同的纸片、金属片、塑料片和木片;稀释过的红墨水,滴管;餐巾纸、素描纸,放大镜;泡好的纸浆,塑料杯、筷子、棉布,毛巾。

教师准备:介绍古代造纸过程的光碟,实物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

一、探究材料的吸水能力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问: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片、塑料片、纸片、木片,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哪些材料不容易吸水?

2.学生作出猜测

3.学生制定研究方案

4.汇报并讨论:怎样控制往每种材料上滴的水一样多呢?

5.学生分组观察比较几种材料的吸水能力,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交流: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哪些材料不容易吸水?纸和木头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7.提出科学问题:你们认为材料的吸水能力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交流讨论,作出假设

(三)观察比较,验证猜测

1.分组使用放大镜观察比较几种材料的特点。

2.汇报交流:通过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四)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小结:纸片、木片等容易吸水的材料都有许多缝隙,金属片、塑料片等不容易吸水的材料几乎没有缝隙,材料的吸水能力与材料的结构有关。

二、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纸的结构,研究其容易吸水的原因。

1.提问:纸有许多缝隙,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纸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

2.观察活动:把纸撕开,使用放大镜观察它们里面的结构。

3.汇报交流:你们有什么发现?

4.小结:纸是由很多细小的纤维组成的,纤维之间有空隙,所以容易吸水。

三、了解造纸要用富含纤维的物体做原料,意识到废纸可以循环利用。

1.提问:纸是由纤维组成的,那古人选择什么作为造纸的原料呢?为什么用这些东西作为造纸的原料呢?

2.播放古代造纸过程的,介绍古代造纸的过程。

3.讨论:现在人们用来造纸的原料有哪些?废纸能作为造纸的原料吗?

4.演示:用废纸制造再生纸。

5.学生观察造出的再生纸。

6.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用过的废纸?

板书设计: 4.它们吸水吗?

纸片 面积大、吸水快 有缝隙,纤维

容易吸水

木片 面积较大,吸水较慢 有缝隙

金属片 几乎不吸水 无缝隙

不易吸水

塑料片 几乎不吸水 无缝隙

结论:材料的吸水能力和材料的结构有关。

最近更新

综合百科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