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百科知识库 > > 综合百科 > 西安离延安有多少公里?

西安离延安有多少公里?

来源:https://www.azjg.com 时间:2024-09-0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西安离延安有多少公里?

全程约302.4公里。

高速公路也通了,乘坐大果是包车,能快到3个多小时。乘坐大巴大概要80-120元之间。

开车时间需要4小时14分钟,油费约191元,经过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总过路费约140元,共331元。

扩展资料:

1.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市境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总面积37037平方千米   。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

2. 西安是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之一,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

3. 另有西安城墙、钟鼓楼、华清池、终南山、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等景点。西安也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

参考资料:延安,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西安,百度百科

二、西安城墙有多少公里长?

西安城墙周长13.74千米。

西安明城墙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

西安城墙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

扩展资料

西安城墙城门:

1,永宁门

永宁门,西安城墙正南门,位于南城墙中部偏西。原为隋唐长安皇城南面偏东之“安上门”,唐末韩建改筑新城时保留。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1374年至1378年),扩建西安府城,此门沿用为南门,易名“永宁门”。

2,朱雀门

朱雀门曾是唐皇城的正南门,因四象中的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门下是唐长安城的中轴线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城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雀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宁门

三、有谁知道东西为什么叫东西而不是南北?

辞典的解释

《辞海》里对“东西”解注为:俗称什物曰东西,后接着举古人之语,最后得出:“物产四方而约举东西,犹如史记四时而约言春秋耳”。也就是说,一年有四季,历史就以年(四个季节)为线索,所以历史就有了“春秋”一说;同样于空间来说,东西南北皆有物产,所以可以把“物质”通称为“东西”之内的一切;

1951年版《辞源》引龚炜《巢林笔谈续编》卷上《买东西考》:“明思陵﹙崇祯皇帝,即明思宗﹚谓词臣曰‘今市肆交易,止言买东西而不及南北,何也。辅臣周延儒曰,南方火、北方水,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此不待交易,故惟曰东西。思陵善之。’

1987年版《辞源》只说“物产于四方,约言之曰东西,犹记四季而约言春秋 . . .”但为什么说“东西”而不说“南北”则并无解释。

其它的典故:

南宋理学家朱熹拜访他朋友盛温如,正遇温如提篮上街,朱问盛说:“你去干什么?”,盛说:“我去买东西”。朱奇怪,说:“买东西?难道不能买南北?”盛说:“东方为木,西方为金,金、木都我篮可装;南方为火、北方为水,我篮那里能装得下?所以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东西一词便从此流传下来。明《雅俗稽言》卷一三:“又世俗凡称物曰东西。或曰万物始于春而成于秋,春,木,震位,东也;秋,金,兑位,西也。故曰东西,亦通。”但此说无据可依。

据《巢林笔谈续编》卷上《买东西考》中另一说法,唐朝长安“东西木金市”,长安城里已经拥有了100万以上的人口,是与西方的罗马并列的世界最大的城市。当时长安有市(商业区)坊(居民区)之分,长安的“东市”、“西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活动的市场,在东市上有卖木制产品,西市有卖金(也就是金属)制品。一般为了把物品买全,既得跑东市又得跑西市,由此有了买东西这一说法,但此说亦无据可依,因为东西一词不见于唐、宋文献。

考证

古代说物件为“物事”、“物货”、“物件”,北宋《东京梦华录》中《诸色杂卖》一卷已见“物事”一词 ;明朝小说如三言二拍等均用“物事”一词,如明崇祯元年凌蒙初《拍案惊奇》卷二二:“买物事。”崇祯五年《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买了物事”,可见宋、明间市肆“买东西”皆称为“买物事”。

明洪武十五年编《华夷译语》及收录材料截止明嘉靖二年五月的薛俊《日本国考略‧寄语略》等,均无“东西”一词。至嘉靖十一年,陈侃《使琉球录‧夷语》载:“买:吾利。卖:高叶。买卖:亚及耐。西洋布:尼失木绵。东西:加尼尼失。”[1]共载日常用语407条,始见“西洋布”、“东西”等音义相关的市肆交易语。又薛氏原书曾经“金陵王文光增补”,材料载止期应上延,“买东西”一词流行上限当在明嘉靖初年,其加载文献的年代可考断在嘉靖十一年。

天启元年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五:“三百贯钱物事……钱物东西。”卷三六:“库中东西……物事那里来的。”又天启四年《警世通言》卷一五:“送些小物事……东西与他。”卷一六:“与你物事……许多东西。”卷三六:“取一件物事在盒内……见一件东西入于盒内。”又天启七年《醒世恒言》卷一三:“若干物事……稀奇作怪的东西。”又《拍案惊奇》卷一:“一件海外物事……是一件希罕东西。”卷三一:“买些东西……许多物事。”又《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京师庙市凡百般货物……好东西、旧物事。”卷一八:“盛出两件东西来……将两件物事吃尽。”卷三四:“见一件物事抛将出来,却是一条软梯……是接引人进来的东西。”明嘉、万年间语义重迭的旧语词“物事”与新生语词“东西”共行,但“物事”的使用率逐年下降,“东西”的使用率则逐渐上升。根据统计,《古今小说》共计出现“物事”28次,“东西”50次;《警世通言》“物事”34次,“东西”52次;《醒世恒言》“物事”19次,“东西”137次;《拍案惊奇》“物事”16次,“东西”112次;《二刻拍案惊奇》“物事”45次,“东西”157次。

市肆交易远来之品,自古以南、北货称之。今日尚有“南北行”,“南货店”等名称。“南货”之名始见《北史‧魏收传》:“南、北初和……求南货于收。”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一:“南货业……皆大江以南之产”。自明隆庆之后,海禁渐松,来自东洋(交趾、暹罗吕宋、猫里务等)及西洋(中东、欧洲)之舶来品渐多,市所贩卖亦由传统南北货而加入舶来品。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五《委巷丛谈》云:“今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不相通用。仓猝聆之竟不知为何等语。”清儒曾考列,“市语如米行、丝行、绸绫行、线行、铜行、药行、典当、故衣铺、道家星卜、杂货铺、优伶、江湖杂流。”凡数十种,号称“江湖人市语尤多……事事物物,悉有稳称”东、西洋舶来品“好东好西”的“市肆交易”稳称“东西”,本为明嘉靖、万历年间地区东南沿海海外贸易方言,随着东、西洋商品大量输入并流通南北各地,并成为社会方言。

东、西洋海外贸易的市语俚词“东西”遂由海舶洋货“东矿西珍”之称,引申为市肆交易“四方物产”专称,又泛化为“世俗万物”通称。

最近更新

综合百科排行榜精选